农村厕改成“样子货”,怎么通过验收的?| 新京报快评

zq00eb4

时间 2024年6月25日 预览 1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4A07QLR00

2024-06-24 18:06·新京报评论·发布于北京

质量如此不达标、资金使用如此混乱的治理工程,是如何通过层层验收的?

排污井基本没有发现污水的痕迹。图/央视新闻截图

?| 苏士仪

只要一下大雨,家家户户化粪池的污水就会外溢到街巷上,污秽脏臭弥漫着整个街道。如此不堪的场景,可能很难跟美丽乡村建设联系起来,但这就是央视新闻记者近期在山东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刘家社区看到的现实景象。


据报道,该社区村子里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只是一个“样子货”:房前屋后的化粪池和排污管道根本就没有连通,建好污水井只是摆设,污水处理设施形同虚设;电线直接被砌进了污水井……这样的工程出现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着实有些讽刺。


而从报道看,这样的地方不止一处,在城阳区上马街道王林庄村、即墨区大信街道王家街村,也都是同样的情况。本该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却为何屡屡成为“样子货”和“闹心工程”?


要知道,应付检查的表面工程建设,不仅会造成财政资金的大量浪费,也会对当地村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从报道看,对这些情况,这些年来,当地村民多次向街道和主管部门反映,但即便如此,相关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更离谱的是,报道显示,有的村子中,不仅故去的老人出现在了厕改名单上,改造款被人冒领。而且,这样的厕改还通过了区、市两级验收。这引发了不少质疑,质量如此不达标、资金使用如此混乱的工程,是如何通过层层验收的?其中到底有没有猫儿腻?


投入巨资的美丽田园示范村建设工程,最后却成了“面子”工程。钱花得不明不白不说,还给村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这些乱象暴露出的责任缺失、监管乏力以及长远规划不足等深层次问题,亟待重视。而这其中是否存在贪腐现象,也该打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上,类似问题近年来并不少见。如据2023年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湖南省桂东县几年前实施了农村厕改工程,但当地一些多年前修建的改厕化粪池没有接通管线,处于闲置状态。甚至有的化粪池安装位置高于地基,根本无法使用,改厕材料的质量也堪忧。


这些报道表明,农村厕改等工作中出现的乱象并非个例。也因此,对此,相关方面有必要在建立健全反馈机制的同时,持续加强“回头看”的检查力度。这个过程中,显然不能再出现“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做法,不能再做成了“样子货”。


比如此次报道披露的相关问题,可谓一目了然。当地显然需要高度重视,以严谨的态度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并对报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核对,拿出更大的决心和智慧,把该戳破的“脓包”要立即戳破。


说到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关乎村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也事关乡村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此过程中,加大对形式主义的整改力度,就是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不再流于表面,让服务于乡村建设的财政资金花得明明白白。


各地也不妨举一反三,对相关问题加大处理力度,同时加大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给农民带来切实的好处。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刘越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